首钢技术研究院以试验焦炉为纽带 助力京唐公司生产顺稳

2020年春节后,新冠疫情在全国蔓延,首钢京唐公司上游原料的生产、运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生产形势十分严峻。首钢技术研究院以试验焦炉为纽带,建立“研—供—产”一体化工作平台,发挥试验焦炉探索、研发、诊断的作用,以高炉含碳料为切入点打通科研开发与产线应用相融合的“最后一公里”,为确保铁焦平衡、高炉顺稳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钢技术研究院小焦炉班组于2008年由北京转移至首钢京唐公司,负责运行1座0.3吨试验焦炉、1座0.04吨试验焦炉,另配有国标、美标、日标的冷强度测定设备,是国内设备配置最全面的试验焦炉基地。

受疫情因素影响,春节复工以来,人员到岗不足,但试验任务不能停,面对人员少、任务重的客观情况,技术研究院4名职工自节后返岛复工起便始终坚守岗位,2个多月未回京。班组重新调整了生产工序,到岗职工坚守试验主线,整个班组迎难而上,马不停蹄推进科研生产、保证试验进度,力求在现有条件下完成好各项试验任务。为应对疫情影响,京唐公司要求到6月底要保有15万吨焦炭存量,生产中需将炭化时间从32小时缩短到30小时,根据“研—供—产”一体化工作组设计的方案,小焦炉紧急安排了5个试验方案,经过试验后从中优选出2个试验方案用于生产,最大限度确保京唐公司焦炭质量稳定。

班组成员加快试验生产步伐,但这决不代表生产质量可以马虎。班长吴崇明在试验中发现京唐6号方案炼制的焦炭形状与以往不同,具体表现为条形焦较多,影响粒度筛分。他意识到这可能会对炼铁工序造成不良影响,便立即向京唐制造部和焦化作业部反映了这一情况。事实表明,同期生产中也确实发现了异常,经各部门配煤工程师的联合分析,找出了问题所在。谈起这件事,京唐公司炼铁部专业人员竖起大拇指说:“多亏了小焦炉班组的细心发现,我们更改配比,换成7号方案后,焦炭焦型得到了显著改善,不仅满足了高炉要求,还为公司降低了不少成本呢!”

据统计,2月份以来,小焦炉班组共完成0.3吨焦炉试验18炉、0.04吨焦炉试验11炉、开发试验新煤种13个。另外,由于焦化部二期自动取料机没有完工,班组配合制造部、炼铁部、焦化部、质检部等进行人工取样,共取煤15个品种,合计达12吨,并连续19天加做47次筛分试验,为京唐公司稳定生产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首钢技术研究院小焦炉班组充分发挥科研在煤质研究、资源保障、配煤优化、小焦炉验证、焦炭生产、质量保证等诸多环节的支撑作用,融入到“研—供—产”一体化平台中,逐步形成“基于常规指标兼顾镜质组反射率分布”的优化配煤技术思路,有效保障了焦炭质量的稳定,保证了京唐公司大高炉吃上“精粮”,受到京唐公司好评。

关键词: 首钢 京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