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微头条丨南通如皋试行乡村治理积分制 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
(相关资料图)
本报讯 (记者陈嘉仪 通讯员吕丽)“真没想到,只是做了帮助邻里、打扫村里卫生这些小事,就得了90分,还能换取生活用品,太实用了。”14日一大早,家住如皋城南街道新华社区的赵海秀向邻居展示自己刚刚兑换的洗手液。
比积分,换物资,最近在如皋不少村庄能见到这样的画面。如皋在南通率先试点,发动村民共建、共治、共享,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不久前,如皋发布《关于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积分制试点的实施方案(试行)》,选取28个试点村(社区)先行先试,通过“积分制”将村(社区)重大事务细化、量化为积分指标,对居民日常行为进行评价并形成相应积分,根据积分给予相应的精神鼓励、物质奖励或行为约束。
走进东陈镇南东陈社区,“南通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牌匾在金秋暖阳中熠熠生辉。清澈见底的振兴河里,鱼虾恣意畅游,两岸植被绿意盎然;河边的宣传栏前,村民围观新鲜出炉的“最美庭院示范户”“最整洁户”榜单,互相讨论和取经。社区每家每户都有一张“文明新风积分存折”,积分不仅能兑换生活用品,还是年度“星级文明户”评选依据。
“现在每天起床后,都把自家房前屋后打扫一遍。”有一次积分评比落后,居民许映山动员全家从各方面改进,在最新一期评比中,不仅评上了“最美庭院示范户”,还用积分兑换了一条毛巾,一家人喜上眉梢。
通过物质奖励和荣誉奖励,比积分、比文明的良性“攀比”在如皋各个试点村(社区)蔚然成风。对于“积分制”带来的变化,江安镇朗庙村党总支副书记徐远国感触颇深:曾经,在乡村治理工作中,群众主体意识薄弱,一度存在着“治理、反复、再治理”的恶性循环;积分制实施后,群众通过存积分、攒积分、比积分、亮积分、兑积分,打破以前的恶性循环,将“村里事”变成“家里事”,从“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与”。
小小积分就像一把标尺,把看不见的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变得有准则、有刻度。“积分制管理,最重要的是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个人都有参与感、价值感和荣誉感。”如皋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志斌介绍,乡村治理“积分制”试点以来,群众参与率超过95%,而随着下一步试点工作的全面推广,这些点滴积分将进一步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用“示范盆景”串起“全域风景”。
79岁的濮遵桂在如城街道新民社区生活了一辈子,看着10月份自家积分在榜单上名列前茅,老人用一段即兴快板唱出了内心的喜悦:“积分制就是好,老年人也来搞;评比打分积得高,奖品才能拿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