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讯:乡村旅游,江苏究竟该怎样“辅”如何“导”?

“太高兴了,最近真的喜讯频传!我驻村帮助指导的两个村发展成了新的旅游打卡地,我也获得了‘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称号!”4月14日,当记者联系到扬州职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许金如时,他激动地说。3月30日,2023首届扬州乡村旅游节上发布的“诗画扬州·寻美乡村”2023春夏十大乡村旅游精品新线路产品,光他所驻村帮助和指导的扬州市邗江区沿湖村和仪征市庙山村,就入选了其中四条线路。

2021年6月,江苏省文旅厅推出“乡村旅游驻村辅导员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实施两年多来,已推进三批69名辅导员入驻69个村庄,带领一批村庄“晋升”为乡村旅游重点村。今年第十四届省乡村旅游节期间,我省设立在宜兴市湖氵父镇、徐州市铜山区伊庄镇、兴化市千垛镇的首批三家乡村旅游驻村辅导员工作站揭牌,进一步打响我省乡村旅游“驻村辅导员”品牌。

乡村旅游,究竟该怎样实现有效“辅导”?又该如何更好发挥人才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中的助力作用?记者对部分村庄和辅导员进行了调查。


(资料图)

应势而生的计划

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也是文旅复苏的“排头兵”。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知易行难”,如何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人才,成为破局的关键。

乡村旅游发展越是蓬勃,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是迫切。不过,随着各地乡村旅游涉及的区域范围越来越大,市场需求和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人才问题也愈发突出,基层普遍反映乡村旅游在策划开发、市场营销、运营管理等方面缺人才、少专家,希望得到更多指导支持。

“乡村旅游驻村辅导员行动计划”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根据计划,驻村辅导员会对驻点村庄的旅游发展规划、政策法规咨询、运营管理咨询等方面,从专业角度提供技术支持,帮助解决基层乡村旅游专业力量紧缺问题。

为此,省文旅厅建立了省级乡村旅游辅导员名录,明确驻村辅导对象范围,列入计划的乡村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辅导员名录内的辅导员或团队,省市文旅部门加强协调保障,并给予辅导员经费补助,竭力让驻村计划落实、见效。

许金如正是辅导员中的一员。提及自己辅导的两个村庄,他满脸自豪地告诉记者,过去的沿湖村只是一个渔民居住的渔业专业行政村,鲜少有游客前来,而庙山村之前只是仪征“后山区”的一个小山村,曾经“光秃秃的”,如今这些村“摇身一变”,已经发展成了乡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近日,许金如对扬州市邗江区沿湖村和仪征市庙山村的服务期已经结束,但他又同仪征市的四庄村签约,成为了当地的驻村旅游辅导员,在四庄进行乡村旅游调研指导。

让每个村“明确旅游地标”

辅导员们是如何帮助实现乡村蝶变的呢?

“我家种草莓的,怎么做旅游?”“我家是养鱼的,许教授您看看能不能和旅游联系在一起?”当许金如来到四庄村,当地的村民总会跑过来围着许金如,急切地向他请教之前的成功经验。

“乡村旅游要有一个核心吸引物,通俗地讲,就是一个能够引起游客注意的、可以拍照发朋友圈的地标,旅游应该是一种记忆经济,口碑传播是最有效的传播方式。”许金如认为,乡村旅游发展秘诀,就是明确旅游地标,讲好当地故事,并做到生态景观化、文化体验化和生活娱乐化。

“刚到村子里,我就会先研究村子的历史,看看能不能挖掘历史文化价值,然后再去看当地的资源状况和可以发展的优势产业。”许金如举例说,扬州市邗江区沿湖村大多是渔民,如今禁捕之后怎么办?于是,许金如主导策划了“我在渔村有条鱼”主题活动,游客来放养1条小鱼到鱼塘里,在冬捕时节就可以在鱼塘领取1份沿湖村现场捕捞鱼。

除了“金点子”,辅导员更重要的工作是对乡村旅游的整体谋划。“乡村旅游其实是要打造‘反’的概念,和城市旅游形成差异化,给游客提供放松的场所。”许金如说,这就要求乡村的旅馆、餐馆都要与城市有着明显区别,扬州市邗江区沿湖村的宾馆民宿大多有着渔乡所独有的元素。许金如也指导仪征市庙山村餐馆主打自己的农家特色菜,利用“四大碗”“四小盘”等概念推广特色菜品牌。

常熟市海虞镇铜官山村自然环境优美,有历史文化积淀,农业经济发展得很好,但一直以来缺少对乡村旅游资源的系统梳理和系统的发展规划。

“这样的情况在江苏很多农业强村中还比较普遍。”苏州科技大学教授、苏州国家旅游标准研究与推广示范中心主任邢夫敏介绍,自己入驻后,便着力进行资源系统梳理,完善旅游功能规划,比如加强村内农业种植区、展馆、乐园、民宿、农家乐、茶厂等资源联动,组合多条旅游线路,增加夜间活动项目,将铜官山村打造成乡村度假旅游目的地。

见微知著,通过辅导员的高效辅导,不少村庄的乡村旅游品质、品牌实现了“双提升”。在计划实施的当年,徐州沛县大屯街道安庄社区和扬州市沿湖村就入选了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去年,无锡市惠山区桃源村等6个村庄获批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这些村庄都有驻村辅导员的深度参与。

辅导的“初心”是人才培养

实践证明,实施“乡村旅游驻村辅导员行动计划”,的确加强了基层乡村文旅资源保护利用与融合创新,提高了乡村旅游建设能力和发展水平。在初步打响“驻村辅导员”品牌的同时,更大的作用,则是探索了我省乡村旅游产业运行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盐城师范学院副教授刘曙霞对接的是盐城市盐都区潘黄街道仰徐村。刘曙霞自己就是潘黄街道人,早在10年前,仰徐村开始布局发展水果种植、采摘时,就已经请到刘曙霞做指导,这10年间,双方不断互动交流、跟踪服务,可以说,仰徐村的旅游业正是在刘曙霞的见证下发展起来的。

仰徐董书记、仰徐小周……刘曙霞给记者展示微信通讯录,输入“仰徐”二字,村民、村干部足有几十名,为仰徐而建的微信群也有几十个。“我一般一个月到村里2—3次,平时村民、村干部微信上电话上都可以联系我。这些年下来,我跟村民都处成了朋友,大家非常和睦。”刘曙霞说。

在刘曙霞的帮助下,村民和村干部对乡村旅游的认识愈发深入。简单数数,近两年内刘曙霞与仰徐村合作的项目就有8项,落地成果包括新民村环境提升设计、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创建指导、科技服务中心展馆设计、民宿设计等。这一系列工作帮助村里的硬件设施提升,村庄环境美化,村民的收入也增加了。

受访驻村辅导员纷纷表示,自己从专业角度为乡村一线提供项目指导、咨询协调和审核把关等技术支持,仅是帮助解决基层乡村旅游专业力量紧缺问题的第一步。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瞿立新教授对接的是江阴市长泾镇蒲市村。“蒲市村本身是红色旅游示范点,我的工作一方面是给全村做了一个整体性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供村里参考。另一方面,蒲市村曾是新四军六师师部驻地,村里也做了一个展览,但我认为仅仅是图片展览过于单一,为此我给蒲市村做了现代数字化展馆的设计。”瞿立新说,最终是否采纳,还要村里综合考量投入,但至少从理念上可以对蒲市村有所启示。

在他看来,驻村辅导员行动计划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辅导员的带动,锻炼一支乡村旅游的专业化队伍,这支队伍包括当地的干部和村民,尤其是需要他们破除依赖性,强化自主性。“不能有这样一种观念:‘有人过来给建议了,我就不管了。’或者‘出一点钱,反正你们来弄好’。这样的观念背离了乡村振兴的初心,是要警惕的。”他认为,干部和村民才是最终的行动者,他们要积极开动思路,想着如何吸引更多的人“到家里来做客”,并且在接待客人过程中产生一种获得感,这才是整个行动的初衷。

“2.0版本”驻村计划期待共赢

尽管效果卓越,但不可否认,在双向对接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执行问题。

省文旅厅调研发现,部分驻村辅导员驻村的次数和时间不足。按照驻村辅导员行动计划有关要求,辅导员原则上每月开展辅导不少于1次,每年驻村时间不少于15天,此前由于疫情影响等因素,部分辅导员驻村辅导还不能达到规定时间。

另外,驻村辅导员工作机制与保障力度还有待逐步健全。有辅导员坦言:“部分市局和村庄对驻村辅导员的工作性质有误解,认为我们就是要带项目和带资金的,沟通上也比较困难。”

另外也有村庄提出,辅导需要常态、长效、多元。尽管通过辅导员驻村辅导,切实为乡村解决了不少发展上的问题,但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产品开发、品牌打造、市场营销以及管理服务等需多专业知识支撑,还需要更多门类专家实施针对性、专业化指导。

在此背景下,3月底,泰州兴化千垛镇驻村辅导员工作站率先揭牌。这是“乡村旅游驻村辅导员行动计划”的“2.0版本”,力争实现由点到站、由村到镇、由辅导员进村到辅导团进驻的提升。

“辅导员将分批集中进驻,每次2—3天,对当地乡村旅游发展进行专业精准的‘坐堂问诊’。”省文旅厅资源开发处处长陈劲松告诉记者,设立首批驻村辅导员工作站后,处室负责人将分别挂钩3个工作站,并进一步集聚更多不同专业辅导员智慧,整合更多的乡村旅游资源,深度推进重点地区乡村旅游集聚发展。

“驻村辅导员行动计划当然是‘共赢’的,但那些没有驻村辅导员的村庄怎么去发展旅游,同样值得关注。”作为乡村旅游界的“红人”、首批辅导员之一,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印伟坦言,现在找他咨询的村子实在太多了,根本忙不过来。他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心:现在乡村旅游“同质化”非常严重,看“花海模式”发展好了,很多村跟风去搞,但“花海模式”投资非常高,维护成本也很高。即使没有疫情,一个村子也扛不住,这些都需要基层政府部门去想办法,比如通过政村互动,建好“基层平台”,让更多村庄受益。(颜颖 许愿 付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