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让减负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原以为会非常麻烦,没想到只需关注‘智慧鼓楼’微信公众号,就能在手机上办理。”近日,家住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的柳女士在帮80岁的老母亲办理尊老金时感慨:“现在办事真是太方便了!”

从管理到服务,是基层治理的新常态,这一转变与基层减负带来的作风转变不无关系。近年来,徐州市以钉钉子的精神持续推动基层减负问题,全面检视、靶向纠治,让减负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资料图】

找准痛点 变“留痕”为“留心”

痕迹管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检查考核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文山会海”有所反弹……去年以来,针对这些沉疴痼疾,徐州市以系统化思维,建立了发文、控会、考核、调研等各方面的流程管控机制,让基层从“文山会海”“迎检陪考”“指尖负担”中解脱出来。2022年全年,徐州市发文数与开会数都比同期压降了近1/4。

在考核方面,徐州一方面从源头规范、控制指标,一方面完善考核体系和改进考核方式。2022年6月,徐州市级综合考核将原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考核和重点工作目标考核两套体系整合为一套指标,设置40项指标,与往年相比,指标数量压缩40%以上。指标设置突出工作重点,凡能够通过直观成果、群众评价全面了解工作实绩的,一律不看台账资料。

为激活乡村发展活力,徐州采取系列扎实举措。如通过制定“主体清单”“准入清单”“负面清单”等厘清职责边界,逐渐消减了延伸至村级的工作指标25项;通过制定村级标准化台账,使村级台账由50余本精减至7本,解决了过去天天写、周周报的问题;同时,明确协办事项不得列入考核,压降考核指标40%以上。

“给基层减负松绑,解决他们实际面临的问题,才能让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担当实干。”徐州市委督查二室主任陈晓征说。

数字赋能 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

数据多头采集、重复填报,平台数量众多、功能单一,这些曾经都是困扰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问题。如何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畅通互联网环境下的公共服务渠道?

徐州以“大数据”为支撑,向数据要效应,让基层减负工作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徐州各地把智慧社区建设作为加快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作为构建“互联网+社会治理”新模式的重要载体,推动公共服务资源整合,提升专业化、市场化服务水平。

在鼓楼区,有个当地自主研发的“智慧社区”平台正日益成为群众的好帮手。该平台整合了19家职能部门资源,实现400多项便民服务事项进入平台公示,139项政务办理事项不见面审批。同时,将平台政务办理后台和“1+4”改革平台体系中“审批服务一窗口”版块进行融通,为智慧社区治理铺设出了一条“数据高速公路”。该平台还整合优质商业资源,发展社区电商,提供100多项服务内容,累计完成各类商务服务订单近40万单,真正实现从让“群众跑腿”到让“数据跑路”。

数据助力为基层干部大大松绑。鼓楼区九里新苑社区书记魏传龙介绍说:“以前社区工作人员填报数据需要挨家挨户入户,统计一次几乎要全员出动。现在直接在数据平台填报,社区工作者信息采集准确率提高了,填表制表的数量减少了,社区三务公开在实现了平台公示的同时,居民知晓率和认可度大大提升。”

回归本位 变“重管理”为“重服务”

为基层减负,转作风是题中应有之义。其中,从重管理向重服务的回归,是关键之举。

在徐州,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营造职责清晰、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夯实治理的扎实根基。

新沂市编印下发“村级组织履职事项清单”、村级组织协助办理事项协议书等,指导各镇(街道)与村(居)签订双向履职协议。各镇(街道)“照单履职”,社区“轻装上阵”,责任明晰了,负担减轻的同时效率提升,实现了基层自治的良性循环。

在邳州市,一些乡镇借助互联网+积分制管理探寻乡村治理新路径。当地通过拓展积分制适用场景,形成积分+环境、积分+移风易俗、积分+志愿服务等多场景多领域应用,提升积分制在基层社区治理中的效能,让基层治理由“村里的事”变成“大家的事”,由“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与”。

在泉山区,网格员、党员志愿者、调解员等各类主体共同参与基层治理,及时有效化解了居民反映的问题,为邻里和谐创造了有利条件。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巩固拓展基层减负成效,推动作风建设更深更实,让务实之风劲吹基层,让活力之气充盈基层。”徐州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室主任汪国强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