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快播报】非凡十年|南通海门:“三链”融合推进高质量发展

2012年12月,总投资100亿元的招商局江苏船舶海工基地项目在海门开发区落地。十年耕耘,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在这里加速崛起。


(相关资料图)

十年来,得益于抢抓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多重叠加机遇,大力实施工业强区和创新发展战略,全力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海门经济总量接连攀升,在南通各县区中率先过“千亿”,特别是“十三五”期间GDP连跨4个百亿级台阶,先后获评江苏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区、全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

党建“内链”驱动产业“外链”

连日来,招商工业海门基地喜讯频传:先后完成LNG MARK Ⅲ型薄膜围护系统模拟舱认证、与法国GTT公司签署专利合作协议、CMHI-265项目主甲板搭载贯通……

当前,海门开发区依托招商局重工、中远重工、海新重工等龙头企业,发展了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豪华邮轮等相关产业。如何顺势推进产业链式发展?海门区的一个做法是组建高技术海工船舶党建联盟,以党建“内链”驱动产业“外链”一体运转,助力链内企业信息资源共享,打通产业链上的供应链,进而做大做强产业链。

记者从海门区发改委获悉,截至目前,该党建联盟已组建了7个产业链(集群)联合党委,集聚582个党组织,建立254个“攻坚党支部(党小组)”,带动上下游超3000家企业“强党兴链”。

此外,海门区聚焦产业链式发展,创新实施“一核双链”链式党建,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厚植新动能。“红色湾区”生命健康产业链党建品牌,推动党建工作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相融共进、互促共赢。机器人产业链联合党委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产业链链主企业南通振康焊接机电有限公司已先后承担科技部863计划项目、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多个省部级项目,拥有专利近百项、发明专利十余项,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发挥产业链联合党委的‘核心引领’作用,全面激发了链式党建赋能海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海门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顾天运介绍,当地计划到“十四五”期末,高技术海工船舶、工业机器人、现代家纺、生命健康等8条优势产业链合计实现应税销售2000亿元,有望成为海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支撑。

创新链”融合“产业链”

前不久,中兴能源装备有限公司牵头修定和制定的两项行业标准顺利通过审查。目前,该公司已主导制定、修定9项国家标准和8项行业标准,还参与了10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定。这不仅为企业在行业内赢得话语权,也为海门在创新赋能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60多公里的江岸线,如今是海门科创最为活跃的地方。在海门沿江创新带,重点打造了謇公湖科教城、东布洲科学城两大“硬核”,以科创载体、科技产业、科创项目为重点,加大各类创新平台载体的招引与建设,集聚了生命健康产业、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

近年来,当地深入推进“创新海门”三年行动计划,多维度集聚创新要素,将上海、苏南作为推动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快企业科创动能转化,形成了一批促进产业链稳链补链强链的“链主”企业和细分行业领域头部企业。

历时十余年培育,海安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9.4%,较南通市科技创新主要指标目标高出3个百分点。今年以来,3家企业入选江苏省新一轮“创新型领军企业”,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省级众创空间4家,5家进入省级科创载体名单。

政策支撑打造完善“人才链”

人才聚,产业强。为支撑创新链和产业链的长足发展,海门区多年来致力打造颇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体系。

翟琦巍是海门区杰出人才,2018年通过“东洲英才创业周”活动来到海门,随后创办了江苏碧云天高新技术有限公司,累计获得政策扶持资金近2000万元。公司2020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南通市双创优企。“这得益于海门有完善的产业链和创新链、人才链。”他说。

记者从海门区人才办了解到,近年来,当地量身定制个性化、有特色、可操作的人才直达政策,先后出台各类人才新政30多个,贯穿人才引进、培育、服务等各个环节,覆盖从“顶尖”到“乡土”、从“海归”到“本土”各个层次,形成了城市与人才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新格局。

今年,海门区发布“人才新政”35条,优化升级涵盖引进培养、鼓励激励、科创金融、服务保障等政策措施,为高层次人才构建覆盖项目资助、生活津贴、创业空间、贷款贴息、上级配套、薪酬奖励的全周期支持体系,将人才专项配套资金总量提高到2.5亿元,对来海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最高给予1000万元项目资助、300万元购房补贴和每月1万元岗位津贴。

目前,当地已经成为“双创人才”的集聚地,国家顶尖人才引进数、省“双创人才”数五年翻两番。今年,海门又有17名人才、2个双创团队入选省“双创计划”,新增省“双创”数连续4年名列南通县市区第一。

关键词: 行业标准 今年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