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为什么热衷于建造科考船?

6月25日

在粤港澳大湾区


(相关资料图)

地理几何中心——广州南沙我国首艘

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

在中船龙穴造船基地开工建造

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开工。图源:南方+

听这么长的名字就知道

这艘船可不“偏科”既能开得远

具备无限制水域航行的能力

能够实现全球深海的全域进入又能潜得深

载人深潜、深海探测

都不在话下

能为我国深海考古

提供水下作业支撑

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效果图。图源:广州南沙发布

这几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建的“科考新秀”们开得越来越远,能力也越来越综合:例如,今年1月在渤海辽东湾开展冰区试航并正式加入我国极地破冰科考船行列的“中山大学极地”号,去年5月份下水的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珠海云”等等……“单项冠军”之外,“全能冠军”船也越来越多。

“中山大学极地”号破冰试航。图源:中山大学

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科考母船“珠海云” 。图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在短短3年时间里,光是在广州开建、首航、下水的大型科考船就不下三艘。大家也许有这么一个疑问,为什么大湾区这么热衷于建造科考船?

其实,一艘科考船就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平台。背后是海洋学科群、海洋相关重点实验室、海工装备研发水平、多类型海洋科技人才的共同支撑。

这几年,粤港澳三地高校纷纷将目光投向海洋,密集成立、共建海洋学科和联合实验室;而在海工装备方面,广东还提出打造千亿级的产业集群。换句话说,想要造大船,除了兴趣,还得有实力

另外,海洋经济也是世界一流湾区的“标配”。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之一,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共同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的使命当仁不让。

不久前,广东又提出要全面提升经略海洋的能力,建设世界级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基地,打造“海上新广东”其中,就少不了先进可靠船只作为“探索者”先行探路。

在2006年我国制定的第一份船舶业中长期规划中,我们找到这样一段文字:“集中力量在环渤海湾、长江口和珠江口区域新建、扩建一批大型造船设施,形成三个现代化大型造船基地”。今天,当年的长远规划正在逐步变为近在咫尺的现实。

中船龙穴造船基地。图源:央视网

越来越多的科考船

将在湾区“智造”下水

到全球海域乘风破浪

所奔赴的不只有“诗和远方”

征途更有星辰大海

来源 | 央视新闻客户端-郭翔宇 周羽 刘帆 戴威 林丽丽

关键词: